《展望山岳新視界 探索X融合X深耕》

四大主題


(一)登山活動法制、政策、管理及服務措施:落實友善管理文化

    政府於108年宣示開放山林政策,以「全面開放、有效管理」為主軸,整合各部會資源積極推動登山發展,109年適逢肺炎疫情,在各國紛紛封鎖國界的情況下,原本出國旅遊人口導向國內旅遊,登山的人口也順勢爆發,登山新手準備不足、網路揪團缺乏互助精神、熱門登山路線爆量等問題陸續發生,山域事故案件量也成倍數增長,甚至發生森林火災的憾事。這些新興課題對政府形成巨大的管理壓力,慶幸的是,政府並沒有走回「封山」的老路,仍願意積極面對山林開放課題,「山林友善管理」已成為政府登山管理的新文化,不同的價值之間該如何權衡,創造多贏亦或有所取捨,是往後政府在政策和體制思維上亟需民間集思廣益的一塊新天地。

2021全國登山研討會主題

(二)台灣原住民族文化與登山活動發展:以原住民族多元文化豐富登山文化內涵

    「在高山工作是一份很辛苦的職業,但對族人來說,他是一份少有可以留在部落,又可以在傳統領域行走的一份工作」,登山協作產業與森林護管員、國家公園巡查人員(巡山員)的工作,讓原住民族有機會將年輕人帶回山區,回到祖居地重新找回族人的歷史主體性,也讓原住民族文化與登山文化發生交流。原住民族文化在登山方面的議題,通常圍繞在文化傳承、在地創生、登山協作產業等面向,如何讓原住民族文化與山岳文化共生共存,並非僅是單純的行政管理面向,應回歸多元文化之間的對話,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找到發展對策。

(三)公私協力及跨領域合作,推動登山發展:發揚登山合作文化

    登山隊伍十分重視成員間的互助合作(團隊合作),即使是獨攀也需要有留守人的協力,所以登山文化本身就有協力、合作、互助的內涵;登山須在公共的山域環境展開,勢必涉及政府機關的場域管理課題,主要的場域主要由林務局、國家公園管理處管轄,有些路線則由地方政府或特定主管機關管轄;除了場域管轄外,若涉及通訊、救難、教育訓練則又涉及其他政府機關,過去的登山研討會目的在於促進民間、政府單位的相互認知、理解,才能進一步達成公、私合作的目標。

(四)登山安全及山野教育:深耕與探索 傳承登山文化

    台灣經歷長期的民主化發展後,社會風氣走向自由開放,2019年的山林開放政策也反映此一潮流,公民自由度也是亞洲第二(僅次於日本),教育的形式從「填鴨」轉為「自我探索」。傳統登山師徒制的教育模式,已無法滿足「普及」的需求,登山教育的下一步:應建構一個「登山教育的社會網絡」,讓政府、傳統協會/社團、學校、專業團體,各自承擔不同的角色,共同建構一張登山教育的大網,讓受教者可以自由探索發覺興趣,也可以深化技能豐富登山的教育文化。